2012年,首次接觸歐洲魅影影展,在大學校園裡,放映場地不是很好,因為時間路程因素,挑了幾片看,還看得零零落落。不過,我把這個歐洲魅影影展記住了,反正就是10月看高雄影節,11月看歐洲魅影影展。
今年,2013年歐洲魅影影展首次安排在大東演講廳放映16部電影。雖然這個場地不適合放電影,坐位視野不好,會被前排擋住,但是對我而言,交通比較方便、比較近,有時騎脚踏車去看電影,不用大老遠地跑大學校園看電影,所以忠實地每天報到搶前幾排坐位看電影。
引述2013年11月26日媒體報導:
2013年11月25日於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人文講座中,導演李安表示,台灣電影格局不夠,缺乏主題經營,結構不夠紮實,對話也不太營養,感染力「有點懶」,會影響國際競爭力。李安在講座中再度解釋,所謂「格局」不是要拍漢武帝、成吉思汗、賽德克巴萊,才叫恢宏格局;相反的,電影要小、要精準,才能做得好。「中生代到年輕一代有個共同的文化現象,就是有點兒虛,說服力不夠。」
我看完今年10月高雄電影節與11月歐洲魅影影展後,對於上述李安的觀點,很有共鳴與感觸。
好看的電影,具備跨越種族文化藩離的普世核心價值,才能引起共鳴,打動人心。
今年就漏了個中國大陸少數民族電影展,主辦單位蒙藏委員會今年沒有來高雄辦電影展,南區只到了雲林與屏東兩地放映。很可惜啊~因為去年看了中國大陸少數民族電影展,很驚豔、很感動啊!本來很期待地把中國大陸少數民族電影展排入記事本中,結果失望了。
2013 歐洲魅影影展觀後雜語記事
放映時間:2013年
自11月8~26日
放映地點:大東文化藝術中心2樓演講廳
丹麥 (DENMARK)
抵抗行動 This Life (Hvidsten gruppen)
導演:Anne-Grethe Bjarup Riis
2012,劇情片,片長112分鐘
影片改编自二戰丹麥被德國佔領期間的真實事件,以菲爾家族為首的一群丹麥人反抗纳粹统治的故事。在這場對抗中,有這些壯烈犧牲的勇士才得以換取更多人的自由。
*2012丹麥最賣票房電影
【11月10日 觀後感】
在台灣,很少看見以丹麥觀點的角度來切入探討二次世界大戰的議題。這是一部很平淡無華、娓娓道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
在台灣,看過許多抗戰的電影,對於電影中的場景情節不會陌生。但是本片導演沒有一般東方導演常見的那種煽動民族情感血淚的灑狗血式的手法。片中仍然有親情、愛情、民族情感、跨種族的情感,但是表現的很自然,仍然可以令我在片尾時淚如泉湧。
值得一提的事,當我在網路查尋這部電影時,得到的結果都是簡體字網頁,看到的都是中國網友的影評。
實在汗顏啊!台灣這個鬼島(
醫聲論壇那些醫師大大對台灣的稱法)一天到晚吵來吵去的,關注的都是些五四三、阿里不達的事物,片商也不願引進一些會賠錢的佳片,所以台灣人的視野永遠都只有藍綠、本省人外省人之分。悲也!
在中國,雖然沒有正版電影,有網路電影志工組織,大家分工合作抓電影、翻譯字幕,藉由網路,帶給許多中國人國際視野。這種平民網路力量,實在令人讚嘆。
芬蘭 (FINLAND)
聖誕傳說 Christmas Story (Joulutarina)
導演:Juha Wuolijoki
2007,奇幻片,片長83分鐘,普遍級
多年前一個發生在Lapland島上最感動人心的故事,一位名為 Nikolas 的孤兒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聖誕老人。
【11月12日 觀後感】
一部温馨感人的好電影。電影放映後,不到10分鐘,就不由自主的掉眼淚。拭去淚水後,每隔一小段情節,看著影片,淚水自動滑落。一直到片尾字幕,淚水還不停湧出。最後帶著淚珠走出放映室。
不知道為什麼整部電影我都在哭?是真的太感動人呢?或者是我的情感太氾濫?
意外地好看啊!雪景很美。沒有激情,沒有煽情,有著濃濃的親情、友情...等等人性温情,又很勵志。唯一的美中不足,本片中完全沒有提到:為什麼聖誕老人沒有愛情?
法國 (FRANCE)
安琪兒與東尼 Angèle & Tony
導演:Alix Delaporte
2010,劇情片,片長83分鐘
一個擁有過去的美麗女子,Angèle來到了諾曼地的一個小漁港,被漁夫Tony聘用成為魚販。Tony發現自己雖然不喜歡Angèle的生硬,卻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然而, Tony的母親並不喜歡Angèle,他們兩人只能一點一點的軟化她的態度。
*杜維爾電影節最佳電影新人獎
*入選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
【11月13日 觀後感】
這是一部情感表現很內斂、很自然的温馨佳片。題材也很特別,長相普通微胖的男主角是一個尋找結婚對象的漁夫,美麗纖細的女主角是剛假釋出獄需要有份安定工作與生活來爭取兒子的監護權,所以2個人遇上了,是各取所需的利益算計結合呢?或是包容的真愛互相吸引呢?
這部片子,雖然温馨感人,總算我沒有哭了,先前我已經接連哭了2部電影。諾曼地小漁港的景色與高雄漁港的景色很不一樣,怎麼電影中諾曼地的漁夫、漁販看起來都好乾淨、沒有魚腥味的感覺。真希望台灣也能有導演拍出像這樣好看、平實、動人的電影。
男主角雖然外型胖,但是胖得很善良,替女主角著想,不讓人討厭。女主角是屬於很有個性、剛毅的美。片中有幾段她騎著脚踏車的畫面,那種孤獨感,堅毅而有味道。
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她騎脚車時是穿哪個牌子的牛仔褲?因為看起來很合身、舒服、好看。
德國 (GERMANY)
九頂假髮 The Girl with Nine Wigs (Heute bin ich blond)
導演:Mark Rothemund
2013,劇情喜劇,片長115分鐘,PG 保護級
真人實事改編的勵志故事:被診斷罹癌的Sophie用她的九頂假髮活出屬於她的精采人生!每頂不同的假髮顏色及風格,都代表著她性格中的某一部分:狂野的、情欲的、浪漫的…多重樣貌。
【11月14日 觀後感】
先前高雄電影館有排這部電影售票放映,現在歐洲影展看免費,看完感覺一般般,幸好我沒有買票去看。
為什麼一般般?
首先,對於癌症患者的狀況描述很淺。對於沒有照顧過癌症患者的觀影者而言,可能覺得電影中對於癌症病人的檢查、治療、心理描述很多。事實上,對於經歷過那些事的病人與家屬而言,電影中的場景內容只是輕描淡寫,不痛不癢。沒什麼深刻感動人的。
第二,雖然是真人實事改編,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這部電影對於女主角帶9頂假髮的性格只是用旁白帶過,並沒有很真實刻畫表現這9頂假髮塑造性格帶來治療癌症過程中的幫助或動人之處。
第三,當然癌症病人有權利去爭取過平常人的生活,然而像女主角那樣離開醫院,去混夜店喝酒跳舞,基本上,真正在做化療的癌症病人是不可能那樣的。因為化療過程中,抵抗力差,很怕感染,病人都要戴口罩。而且化療的副作用很強,除了嘔吐外,還有很多狀況,造成病人沒胃口、體力很差,哪有可能像女主角那樣經常跑夜店跳舞喝酒?
第四,女主角是住在單人病房幾個月的時間做化療,舒舒服服的,看起來美美的,但是,那是德國,女主角有個不知道是什麼職業的有錢老爸。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台灣完全不可能。醫學中心的醫師會告訴病人,這個化療打針至少需要住院1晚,可是通常都等不到病床住院,所以做化療時都是在注射室坐著打。當然在台灣也可以像女主角那樣住院做化療,前提是願意自費較高等級的單人病房費,每房間每晚5千元起跳。但是若要像女主角那樣住上幾個月,恐怕是不可能的,通常都會被要求打完化療針後回家休養。
第五,這部電影想表現抗癌的勵志面,女主角經歷化療與放療,的確幸運地腫瘤消失了。然而,您我周遭的現實狀況是好消息少,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很多,其中大部份都死得很痛苦。所以,我的結論是:這部電影很假、很乏味、膚淺,不推薦買票去看。
匈牙利 (HUNGARY)
匈牙利製造 Made In Hungary (Made in Hungária)
導演:Gergely Fonyó
2009, 喜劇歌舞片, 片長109分鐘,輔導級
一個關於匈牙利搖滾樂手Miklós Fenyö 的真實故事。60年代中期,當所有人都紛紛逃離赤化的匈牙利,只有Miklos 的父母決定舉家返鄉。來自美國的奇裝異服與反叛的性格,Miklos進入了地方表演團,開啟了他的搖滾史。
【11月15日 觀後感】
雖然說是真實故事改編,場景也是濃濃的60年代風格,但是,我的簡單定義:這是一部匈牙利的歌舞片,一般般,不會難看,也稱不上有什麼內容。台灣比較少見匈牙利的歌舞片,若是免費放映,有時間的話還是可以看看。若要花錢買票,我就不推薦了。
看了印度寶萊塢的重口味歌舞片電影後,匈牙利這種程度的歌舞片已經很難滿足我了。事實上,我本來也不怎麼喜歡看歌舞片,所以這部電影看了70分鐘後,我就開始猛看手錶、頭痛、打哈欠、眼皮沈重到快睜不開、從原本坐直的身體到整個頭背滑靠在椅背上。反正也沒什麼劇情,所以後半段就隨便瞇眼瞧瞧。
義大利 ITALY
巧克力之吻 (巧克力課程2) Chocolate Kisses (Lezioni di cioccolato 2)
導演:Alessio Maria Federici
2011,喜劇,片長108分鐘,保護級
Kamal 和 Mattia的生活在贏得巧克力製造商競賽後便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然而,他們的生活卻在Kamal美麗的女兒出現後再次有了交集,他們的友誼也自此變得更加複雜...
【11月16日 觀後感】
本片是 CinemaWorld 世界影城電影頻道配合2013年第9屆歐洲魅影影展所提供的2部電影之一。
很簡單的劇情,節奏緊湊,但是佷好笑,可以看俊男美女,若在情緒低潮時,看這部電影可以心情愉快許多。
片中女主角的父親是埃及人,外型與演技很引人注意,又很好笑。男主角真的很帥啊!
會吸引我去找前一集《 浪漫巧克力課程 Lessons in Chocolate 》來看。
西班牙 (SPAIN)
老表三劍客 Cousinhood (Primos)
導演:Daniel Sánchez
2011,喜劇,片長98分鐘
Diego在婚禮前夕被未婚妻Yolanda拋棄,他的兩個表兄弟放蕩不羈的Julian和神經兮兮戴著眼罩的Miguel,帶著他三人一起回到他們的童年生活的小鎮。Diego因此有了第二次機會與前女友Martina再續前緣。然而,Yolanda的突然到來卻攪亂了一池春水。
【11月17日 觀後感】
一般般,想打發時間、不用太動腦筋、可以笑著看完的片子。
瑞典 (SWEDEN)
獵食者2 False Trail (Jägarna 2)
導演:Kjell Sundvall
2011,驚悚片,片長129分鐘
Erik,國家謀殺調查委員會中最好的審訊員,被派往他的家鄉解決一樁殘酷的謀殺案。故地重訪,勾起了Erik心中那段不愉快的回憶,而這個起初看似簡單的謀殺案卻是暗藏玄機。
【11月19日 觀後感】
本片是 CinemaWorld 世界影城電影頻道配合2013年第9屆歐洲魅影影展所提供的2部電影之一。
一般般,尚可,打發時間可,不會很驚悚,沒什麼好討論的。不值得花錢到電影院看。有免費的看,將就看看可。
英國 (UNITED KINGDOM)
生活的夢想 Dreams of a Life
導演:Carol Morley
2011,紀錄片,片長95分鐘
2003年Joyce Vincent被發現陳屍在倫敦自宅,經法醫研判已死亡三年。媒體鮮少透露關於她的死因,連一張照片也沒刊出。據說她的屍體被聖誕禮物圍繞著,房間的電視依然開著。本紀錄片導演Carol Morley在報紙和網路上刊登廣告,從少數人提供的線索中,試圖拼湊出真相。
【11月20日 觀後感】
這是一部非典型的紀錄片,很有意思,也不無聊。導演對於一個默默無名的女死者好奇,從報紙、網路刊登廣告,找認識這名女死者的人來拍攝訪談記錄,從對於這些認識女死者的朋友訪談內容逐步引進對死者生平、人格、社會現象等議題探討,是一種很獨特角度切入的紀錄片手法。
一般記錄片,大都是採用蹲點方式跟拍事件發生經過。然而,這部記錄片是以事後訪談回溯方式,搭配穿插類戲劇方式模擬還原事發當時的狀況,剪接自然流暢,不無聊。對於喜愛研究紀錄片,或拍紀錄片的工作者,很值得觀摩。
不過,我看了1個多小時就提前離場。我覺得我完全理解死者的個性,看片過程中,心微微發酸。如果我不是死於意外,我大概會像死者那樣,死了都沒有人知道。
這類的人,如片中死者,或如張愛玲,如果您有看過研究張愛玲的相關書籍,會發現她們在人格上都有相同的特質,低調、重隠私、經常搬家、沒有安全感...之類的。
捷克 (CZECH REPUBLIC)
有希望的男人 Men in Hope (Muzi v nadeji)
導演 Jiří Vejdělek
2011,喜劇片,片長115分鐘,R限制級
年逾60而講究生活品質與享受的Rudolf,始終奉行著:外遇是幸福婚姻的基石理論。魯道夫甚至將這個理論傳授給他的女婿Andrew,教他如何為死寂的婚姻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11月21日 觀後感】
想不到捷克電影也這麼好看,笑整場,但也有出奇不意、令我沒有防備的看了尖叫出來的劇情。
原本是一個有點誇張、沒什麼內容的劇情,但是導演把這樣的劇情營造成有點哲理、又有點温馨、有點好笑、有點諷刺,可以深入去探討其中寓意,也可以不用動大腦地輕鬆笑著看完。我喜歡這部電影的音樂,恰當、幽默。我喜歡這部電影的攝影,特別是光線的處理,拍得很美。
這部電影可以引起全場轟然大笑,不是沒有原因。這部電影對於男女情愛、婚姻、外遇等議題,有著獨特的觀點,加以深刻傳神的描述。
當然,能找到一輩子的真愛是很難得的好事。但是,人生是否只能忠於一人、真愛一人呢?
或許,本片可以帶來不同角度觀點。若想打發時間,這部電影是不錯的選擇。
盧森堡 (LUXEMBOURG)
移動之家 Mobile Home
導演:François Pirot
2012,劇情片,片長90分鐘
西蒙,一個30歲的男孩,與女友分手後離開了他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在那裡,他遇見了他的老朋友Julian,共同度過一個懶散與酒醉的夏天。並且決定採取行動去實現他們年少時的夢想:到世界各地走走吧!
【11月22日 觀後感】
原本以為這是一部公路電影,豈知,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部電影屬於小題大作型電影,切入的觀點角度很有意思,比較少見。嚴格說起來,也不無聊,某些情節還蠻有趣的。只是後半段的劇情變化比較沒有意思,空打轉,不知道導演想傳達什麼理念,處理得不太好,所以總結這部片子就變成一般般了,挺可惜的。不會很推薦。
相較片中主角計劃邊開車沿路打工賺錢來旅行的做法,來完成壯遊的人生夢想,我比較支持這種做法。我非常厭惡那些用乞討方式、乞善、乞愛心地要別人施捨幫忙完成旅行夢想的做法。
例如報章媒體經常會大幅導導什麼某位年輕女生只帶著1萬多元台幣就出國玩數十天的新聞,然後還有出版社會邀請這樣的人出版乞討旅行的書,還有一些沒有大腦只會跟風吹捧的單位會邀請這樣的人來演講傳播乞討旅行,鼓勵年輕人勇於踏出家門以乞討來完成有夢最美。台灣社會充斥著投機、乞善、錯亂的價值觀與言行。
荷蘭 (NETHERLANDS)
黑皮書 Black Book (Zwartboek)
導演:Paul Verhoeven
2006,驚悚片,片長145分鐘
在二戰期間被納粹佔領的荷蘭,一名猶太歌手為地下組織臥底滲入蓋世太保總部......
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金獅獎(入圍)
2007年第20屆歐洲電影獎 最佳女演員提名
【11月23日 觀後感】
本來是不想看這部電影的,總覺得講納粹的電影通常都很悲情、很灰色(納粹軍人制服就是灰色)、很沈重的氛圍,實在不想被電影毀了週末的陽光心情。猶豫了許久,最終還是去看了。
出乎意外地好看,高潮迭起,超推薦的。片長145分鐘吔~要把片子拍好到劇情緊湊、吸引觀眾乖乖坐著,真的很不容易。這部片子做到了。女主角 Carice van Houten 演得不錯,片中有幾段很犧牲的鏡頭,拍得自然,特別是在後半段很犧牲的鏡頭拍得令人動容。
據說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嚴格說起來不算是驚悚片,只能當懸疑的間諜劇情片。為什麼片名叫做《黑皮書》呢?我以為是類似《辛得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看了老半天,沒有概念,一直要到片尾揭開謎底,才豁然明瞭。
若真的要我比較,我真心認為2006年 Paul Verhoeven 《 黑皮書 Black Book 》處理的比2007年李安《 色戒 》好。台灣好像沒有引進這部電影,中國則是在2009年引進,推薦各位有機會看看。
波蘭 (POLAND)
爸爸的自行車 My Father’s Bike (Mój rower)
導演:Piotr Trzaskalski
2012,喜劇,片長90分鐘
祖母突然離開祖父與别的男人私奔,他與爸爸不得不從國外趕回來尋找祖母,這個對他們每個人都親愛的親人。
【11月24日 觀後感】
本來也不想去看這部片子,實在不想放棄周日燦爛的午後陽光,關在黑暗房間中看電影。猶豫許久,終於趕在片頭字幕開始衝進去。幸好我去看了,不然我永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棒的電影。
這部電影屬於小題大作型電影。一開始,感覺有點沈悶,許多歐洲電影都是這樣的,我已經準備耐著性子看下去。結果原先以為平淡的劇情,接連幾個轉折高潮,給這部電影帶來意外的精采與動人的温暖。
整部電影主線在祖父(老)、父親(中)、兒子(青)三代三個男人的互動情感,導演處理得細膩動人。
這部電影的攝影也很棒,好幾個鏡頭拍得很有詩意,很美。配樂也很恰如其份,原本以為這部電影是以爵士樂為主調性,實際不然,配樂幫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為什麼片名叫做《爸爸的自行車》?也是要看到片子後半段才明白,有時候一件小事可能會對成長中的小孩子造成情感傷害與影響日後人格塑造。類似片中父子情感關係,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隨處可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75歲的人還可以追求愛情嗎?對於高齡75歲的祖母為情人拋夫私奔,或許在東方家庭觀念中很不可思議,然而看看此片中的觀點,看看片中祖父與父親對此事的處理方法,包容、尊重、開放的胸襟,多元化人生觀,值得反思。
我以為應該就會這樣平靜地、偶爾幾個段落笑笑地看完這部温馨的電影。結果,就在片尾那幕鋼琴聲響起時,我的臉部平靜、沒有任何表情,心情也很平靜、沒有任何心酸或激動,頭腦也沒有任何想法,但是淚珠就像斷線的珍珠不停地滑落,一串串地...一串串地...止不住地滑落...整個臉頰、衣領全都被淚水弄濕了。
直到現在回想,我仍然不知道那淚水是哪來的。因為我的心與大腦都沒有要求眼睛哭啊!
我常說這就是哭的最高境界。隨著年紀漸增,愈來愈難有電影會這般令我達到哭的最高境界。看電影能達到這般哭的最高境界,是一種享受。當然撕心剖肺的號啕大哭是種發洩的痛快,這種眼睛不受心與大腦控制的哭是一種至情至性。
或許有人看完這部電影覺得不至於會哭吧!
電影就是這樣的,與觀影者的人生經歷所產生的共鳴點有關。推薦有機會看看,細心品味影片。
斯洛伐克 (SLOVAKIA)
愛我,或離開 Love me or leave (Miluj ma alebo odid)
導演:Mariana Cengel-Solcanská
2013,劇情,片長95分鐘
Zuza與好友三人在她們最好的年華決定一起歡慶離婚、40歲生日以及開啟全新的性冒險!Zuza與Mira愛上了同一個男人,愛情與親情的角力讓這段三角關係更為複雜。
【11月26日 觀後感】
這部電影也是屬於小題大作型電影,但是在情感議題上,處理得沒有像《 爸爸的自行車 My Father’s Bike 》那麼細膩周到,所以沒有什麼感人或獨到之處,一般般。
片長95分鐘,但是都看了70分鐘,我還是不清楚本片想傳達的理念。整部電影沈悶、鬆散、對白沒有太大意義,不推薦。
2013 歐洲魅影影展以此片做為結束,實為美中不足之事。
【11月26日 結語】
每場電影放映前,會播放一些影片宣傳廣告。其中《 約他去看絕世雪景 Matterhorn 》的廣告詞深深觸動我心,摘錄如下:
人生
只要在對的時間
按下對的琴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