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6

母親脊椎開刀之選擇醫院需慎重雜記

於2013年5月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住院看護日記》提到,我母親本來打算給2012年某地區醫院開脊椎的醫師開人工髖關節,被我強力反對,由我安排改到由委託高醫經營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黃炫迪醫師開刀。

其實那位開脊椎的醫師,不是骨科,是神經外科。這位醫師的學經歷很好,正值中年成熟期,不是菜鳥主治醫師、不是年老手抖的醫師,正值體力好、技術最成熟穏定時期。開刀醫術口碑也很好,甚至有許多北部病人特地南下求診開刀。某位北部南下求診、開完刀戴著頸圈護具的病患告訴我,從頸部、脊椎、到脚部,全身關節逐年交給這位醫師開刀。某位病人還是在北部醫學中心開刀失敗,輾轉透過別人介紹來求診開刀成功。醫師也有在某醫護學校開課。

此外,在這個小型醫院可以立刻照電腦斷層,隔週回診看報告。不用像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要排到2~3個月後才能照電腦斷層,延誤病情。

這位醫師說台灣的脊椎專科醫師培養不易,所以全台灣只有200多位脊椎專科醫師。他就是編號第2XX多號的脊椎專科醫師。

母親的診斷證明書上寫著:「診斷為腰椎第3、4、5節脫位併神經壓迫」、「腰椎後融合減壓固定手術及腰椎前融合減壓固定手術併腰椎支架置放手術」。

以結果論,幫我母親開的脊椎手術成功,本來我也很願意推薦給別人。說實話,如果我自己需要開刀,沒有認識其他適合醫師的狀況下,我還是會願意找這位醫師開刀。

但是,為什麼我沒有寫推薦文呢?

主要是醫院的軟硬體設備與護理師令我沒有信賴感。醫師在開刀房的狀況,病人與家屬不會知道的。擺在眼前的,看在眼裡的,就是醫院的軟硬體設備與護理師的狀況。

一些經歷記錄如下,供各位選擇醫院開刀時評估參考。


(一)門診護理師給病人錯誤訊息

我母親是因為她的朋友給這家地區醫院的這位醫師做脊椎開刀,成果不錯,於是大力推薦給我母親。我母親在未告知我的情況下,自行門診就醫,當天同意脊椎開刀,並做了X光片與電腦斷層檢查。

開刀前一週,母親才告知我開刀一事。我非常驚訝,因為這不是小事,是大手術,怎麼能不慎重呢?這間醫院沒有往來過,醫師也沒聽過。

問我母親手術需要花多少錢?

我母親一派天真地說:門診護士說「有健保啊!住健保房,就不用錢啊!」。

我一聽,大駡:鬼扯!怎麼可能不用錢?

與母親大吵一架後,立刻去那間地區醫院了解狀況。

首先,根本不太可能住健保房。因為該地區醫院與附近的安養院合作,所以健保房都是住安養院轉過來的病人。

好消息是單人病房比較多,房價也便宜,一天約800~1000元,也有厠所、電視、冰箱。換做是醫學中心,這樣的單人病房少說都是3500元以上。

此外,根據脊椎開刀網友的經驗分享文,通常都需要自費十幾萬元。

我告訴母親脊椎開刀需要自費十幾萬元,她不相信,她仍然一派天真地說門診護士說不用錢。

我母親也不知道開刀後,有幾個月的時間需要有人協助穿護具後才能起床。換句話說,就是長達幾個月的復建期需要有人看護、協助料理生活事務。

我母親什麼都不知道,一派天真與無知,很堅持她自己的想法。我快氣死了。

開刀前一天中午,到醫院報到住院,醫師告知健保局審查同意只付1組支架(我不清楚正確的名字說法),其他1~2組要自費(至今我仍搞不清楚我媽自費了幾組),大約要十多萬元。

聽到醫師這麼說,當然只能同意,只是我母親默然。因為我早就說過,不可能全部由健保出錢。我早就說過了,別人脊椎開刀都需要自費十幾萬元。

醫師在門診中沒有對病人說清楚自費項目與金額,那就算了,怎麼門診護理師會對病人說「住院開刀不用錢」這種鬼扯、外行話?我實在無法理解。

【後背快靠近腰部的脊椎開刀後第5天換藥時傷口樣子,左上方那條管子是血水引流管】


(二)開刀後回病房時沒有交接

我母親下午進手術房,約傍晚通知我們家屬到開刀房外接病床。在回病房途中,我母親一直喊「很痛」。到了病房,不知道是什麼狀況,急忙請大弟到護理站請醫師來。

在等醫師來的時候,我母親喊一聲:想吐。我還來不及反應,她就直接吐出來,我反射性地伸出雙手,用手掌接吐出來的酸水。那味道直到多年後的今日,歷歷在目,仍然令我做嘔。

後來,醫師來了,說是疼痛科醫師,下了處方,加了類似鎮定劑之類的藥在點滴中,我母親立刻沈睡,不喊痛了。

我直到2013年5月母親在大同醫院開刀,才知道正常程序是開完刀後,會先到恢復室等候清醒,吐完後,打完針,病人狀況穏定後,才會送回病房。

上面說的還只是小事。

開刀後隔日,算是開刀後第1天。我母親身上有插2瓶點滴針頭、輸血袋、引流管、導尿管。開刀後第3天,早上換了一位沒見過的護理師。護理師是輪班制,這一位護理師前幾天休假,直到這一天才來上班。

她量完血壓等基本生理檢查後,看了點滴許久,有點疑惑的樣子。出去後沒多久,又帶了別的護理師來研究那個點滴。

最後,告訴我們,2瓶中的其中1瓶點滴是自控式止痛劑,好像沒有安裝好,所以完全沒有用到,整瓶藥水完好,要幫我們拆下來。

聽到這話,我莫名其妙到快昏倒。

原來,我母親到了手術房,被問到要不要裝自費6千元的自控式止痛裝置。我母親當時不懂,也沒有親人可以詢間意見,只知道裝了那東西後可以開刀不痛,所以就同意裝了。但是我們家屬沒人知道這件事,病人開刀後推回病房時,護理師也沒有檢查病人狀況,也沒有交接護理注意事項給我們家屬,所以我們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

我是在2013年5月母親在大同醫院開刀,才知道正常程序是開完刀後,病人回到病房,護理師會先檢查病人身上的管線狀況,向家屬說明管線的用途與看護注意事項。

雖然,因為自控式止痛裝置沒有安裝好,拆下就好,也不用付自費6千元,沒有損失,算是運氣很好。但是這種事,可大可小,藥水有問題,2天後才有護理師發現,能不恐怖嗎?能讓人放心嗎?


(三)護理師搞錯病人資料

以前,在高雄榮總住院時,每個檢查與醫療關口的醫護人員總是會不厭其煩地核對病人名字與住院手環。

在這間地區醫院開刀住院期間,每天早上都會有一位穿著白色外套、類似住院醫師角色的男醫師,與一位推著藥車的護理師到每個病房為病人傷口換藥。

大約開刀後7~10天換藥時,護理師拿著印有病人名字的紙尺放在病人傷口上量傷口癒合程度拍照建檔。當時,我站在護理師身後,好奇地一看,那紙尺上的名字不是我母親的名字,趕快告訴護理師。於是護理師匆忙地找正確名字的紙尺,放回傷口處,重新拍照。更誇張地是,這位護理師邊翻找著手中的資料、還半開玩笑地嚷著:天啊~到底是從哪個病房搞錯的?

本來犯了錯,就趕快安靜地更正,哪有人還這樣開玩笑般地嚷嚷?看得我瞪目結舌。

這種原本我以為不會發生的錯誤,真的發生了,只是我們比較幸運,沒有發生災難損失。

通常搞錯病人資料,運氣好者就像我們這樣是小事,若運氣不好的就可能類似發錯藥造成致命危機的醫療疏失,這個是有法律案例可查的。

直到這事發生,我愈發覺得這間地區醫院的護理人員素質很糟糕,不是一個少數特例,而是這間醫院整體氛圍造成護理師的普遍性不專業,令人很不放心。

我才發現住院開刀真的要慎選醫院,否則醫師開刀成功,結果卻因為護理人員的疏失,造成不可挽救的憾事,那真是很冤枉。


(四)沒有復健科提供復健指導

本來,我也不知道復健科有其必要性。與大多數病人一樣,我們不知道住院開刀要選擇有提供復健指導的醫院。這是我們在大同醫院骨科學習到的概念。

在這家地區醫院脊椎開刀,住院當天,會有與醫師配合的護具廠商人員來給病人量身訂做背架鐵衣的尺寸。開刀後第4天,廠商送來背架,指導如何幫病人穿上護具、如何協助病人起身、翻身...等等,廠商主動留了名片,可以隨時打電話詢問。開刀後6天,廠商來病房詢問使用上是否有問題。然後,就沒了。

廠商也說了,護具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要能得到醫師的業務,有許多原因,但是基本條件是要能保證不要讓病人去煩醫師,要能解決病人所有的問題,所以他們要做好售後服務。

明明健保有給付物理治療師的費用,可是因為選擇開刀的醫院沒有復健科,所以是由廠商來指導。如果是醫療資源不足的鄉下醫院,那也就將就了。可是身在有選擇的大都市中,沒道理放著專業復健師不用,而找廠商來指導吧!所以要慎選開刀醫院。

我是在2013年5月母親在大同醫院開刀,才知道可以找有提供復健指導的醫院開刀,有物理治療師每日到病房指導、督促,對於我母親這種只聽醫師等穿白袍專業人員指示的老人家,是非常有幫助的。

除了復建科外,開刀的醫院能否有能力提供術後併發症醫療,也是評估選擇開刀醫院的考量因素。


(五)醫師的不當醫療行為

住院期間,主治醫師巡房,看我母親走路的步態。我母親詢問醫師說左邊大腿骨會有點痛。醫師說那裡有點退化,打玻尿酸就好了。醫師說玻尿酸無法完全改善,只是暫時的。醫師說他用的玻尿酸比健保用的玻尿酸的分子密度較高約3~4倍,效果比較好,所以要自費數千元。

【註:後來我問母親,她說打雙膝的玻尿酸1針自費約1千多元,一個療程共打6針。左髖關節需要用到比較長的針,所以自費價格比較貴些,一個療程共打了3針。】

因為出院後仍然需要回診追踪檢查脊椎狀況,所以回診時順便打玻尿酸變得很合理。總不能在這間醫院回診檢查開刀狀況,卻同時到B醫院骨科打玻尿酸吧?所以我母親出院時先打第1次玻尿酸,包含雙膝與左髖關節(就是她喊會痛的那邊),接著兩次回診時再接著把玻尿酸療程打完。

我們是在2013年3月在大同醫院黃炫迪醫師門診時,才知道在髖關節打玻尿酸是沒有什麼效果的。黃醫師沒有說什麼,他只是聽到我母親陳述曾在左髖關節打玻尿酸時搖搖頭。

實在令人無語。我母親也默然,不知道要說什麼。我不知道要如何解讀那位醫師的行為。

髖關節可不可以打玻尿酸?我們病人家屬是不懂啦!若醫師說髖關節可以打玻尿酸,我們當然是相信而配合。可是如果醫師從X光片知道是髖關節退化造成的疼痛,開刀才是改善的方法或選擇之一,是否應該告訴病人符合醫療常規的正確訊息?


(六)醫療外包

報到住院時,有一位穿著白色外套、類似住院醫師身份的女醫師開術前檢查單。後來這位女醫師會在每天早上約9點時來巡房,回答病人問題,代為轉達病人意見給主治醫師。所以我們都稱呼她「X醫師」。

直到開刀後約第3天,這位女醫師來巡房時,我們又習慣稱呼她「X醫師」時,她才說她不是醫師,她是主治醫師的「助理」。不具醫師資格的「助理」。

我的天啊!這是什麼狀況。

後來輾轉了解,原來這位主治醫師本來在一間大型醫院工作,據病人的說法,因為門診病人太多,引起其他醫師嫉妒排擠,所以這位主治醫師找了某醫學中心的疼痛科醫師,組成一個醫療團隊,以醫療團隊獨立在這間生意不太好的地區醫院設立專科,承包病床,再與這間地區醫院拆分業績。

所以沒有住院醫師,有主治醫師的「助理」。

主治醫師的「助理」會說我母親住的病房將來也會是他們的病房。意思就是現在雖然不屬於他們承包的病房,但是因為這位主治醫師的開刀病人太多,原承包的病房不夠用,所以未來這些病房也都會被他們吃下來承包。

就算是一種現實的營運模式,但是真的不樂見。醫療不是醫師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醫療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遇到護理師那些奇怪的狀況,因為護理師本身也在狀況外。護理師不是專科護理師,流動性也很高,加上私人地區醫院沒有花資源培育護理師,所以護理師整體素質不高。

護理師沒有很密切地融入這個外包醫療團隊,因為這個外包醫療團隊會分你的、我的,因為牽涉到業績拆帳。

在這樣的醫院開刀住院,沒事就好,若有事,這個醫療疏失的責任真的會扯不清。


【結語】

真的,在台灣,醫療訴訟真的很麻煩,受害病人打贏官司的比率太低,連律師都不太願意接這種醫療訴訟案子。根據醫事審議委員會的統計,民國90年至99年,共受理4千3百多件委託鑑定案件,其中,認定醫師有疏失者419件,約1成。而這1成的勝訴官司中,最後被告醫師幾乎都被判緩刑,不用坐牢,連罰金都不用繳,沒有什麼損失的。

一件醫療訴訟案件,平均約4~5年才刑事1審結案,這還是案情簡單的,若複雜的案情,訴訟不知道要拖多久才能結案。因為光是1次醫療鑑定報告大約就花了1年時間。

換句話說,花了數年無數時間、心力、金錢打醫療訴訟,最後得到的結果,最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拿到一張勝訴的判決書,被告醫師不用道歉、不用坐牢、不用繳罰金、仍然繼續看診賺錢,完全沒有損失。最壞的結果是在醫療鑑定那關就被認定沒有醫療疏失,這麼一來,根本連起訴的機會都沒有,直接 game over。提告的病人家屬哭天搶地、抬棺抗議,也不會有人理。因為醫療鑑定結果就是王道。

所以,選擇開刀醫院要謹慎。不是要選擇名醫,而是要選擇醫護人員整體素質比較整齊、制度完善的醫院,比較嚴謹的醫院自然會減少醫療疏失的發生。

----------------------------------------------------

【2015年5月14日】

上週與鬆餅店老闆聊,原來她2年前脊椎開刀也是找與我媽媽相同的醫師開刀,相同的醫院。

她是由經常來買鬆餅的A醫師介紹。因為A醫師說自己就是找這位醫師開腦部。

所以老闆覺得A醫師的腦部開得不錯,脊椎應該沒有腦部精密,A醫師自己找的開刀醫師應該很不錯,於是就去求診開刀。

檢查後,鬆餅店老闆脊椎居然需要換7顆,肩胛骨以下到腰椎全都要換,健保只給付2顆,所以需要自費5顆,每顆5萬,5顆共計需要自費25萬。包含住院1個月單人病房費、健保自付額、其他費用,出院時的醫藥費總計付了約30萬元上下。正正好她年輕時應付人情而買的一張低保額保單理賠的金額足夠支付。生病時才會發現保險真的很重要啊!

鬆餅店老闆不到50歲呢!脊椎就換了7顆!

我嚇了一大跳,勸她不要太逞強,該僱用人手時就要捨得花錢增加人手幫忙,就算回診追踪檢查狀況良好,還是不宜太勞累。

不過她好像聽不進去。

她說開刀後只休息3個月,第4個月就出來開店站整天烤鬆餅,那時脚站到酸麻腫痛都沒有請人,現在開刀後2年了,更沒必要請人。

聽完,我沒有說什麼,可是我真心不認同。她那個鬆餅店生意很好,非常賺錢,而且都是賺現金,不用開發票繳稅,光是一週就能賺多少現金,至少十幾萬(老闆娘自己說的)!那可不是一般上班族所能想像的收入。其實花個幾千元請個鐘點員工,真的沒什麼困難。可是她就是捨不得,然後才來累到自己全身病。

這十幾年來,我吃她家的鬆餅,許多事看在眼裡,外人也不好說什麼。沒有客人時會聊幾句,我總是勸她多愛自己一些,變白癡些,別太能幹,生意放給老公去做。

現在不到50歲的她,脊椎就換了7顆,以後老年的日子有苦受了。犠牲那麼多,賺那麼多錢,有個屁用!

運氣好,那些錢就拿來付老年醫藥費、看護費。

若運氣不好.....?

-------------------------------------------------

【2015年12月20日】

不知道是因為脊椎開刀賺很多?或是有金主投資?才短短3~4年,這位醫師與其團隊已經自立門戶,開了一間脊椎專科醫院。

最近高雄多了好幾間脊椎專科醫院。

---------------------------------------------------


2 則留言:

  1. 你好,我母親也是腰椎第2.3、4、5節脫位,現在也是痛到想開刀,正在找醫生,雖然我在台北,但是還是想知道醫生是哪位,也許可以作為評估之對象,方便的話,可否MAIL告知,cheetah45.tw@gmail.com,謝謝您

    回覆刪除

【2016年5月11日】匿名留言,一律不回應。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與誰說話。

熱門文章

Auto Awesome Movie 蒙太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