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3

【試茶記】小葉種「紅玉 / 台茶18號」?

大約是2010年5月,我遇到某位南投下來擺攤的茶商,他說自己有在做茶,自產自銷。當時試喝杉林溪茶,口感很不錯,買了幾斤。回家立刻拆一罐茶試口感,味道完全不對,沒有現瑒試喝時感受到的清香山頭氣息。第二天,我把茶帶去找這位茶商要求換貨。

這位茶商推說是我的泡茶方式錯誤,問我:用什麼水泡茶?
我說:用礦泉水。
他又問:用哪種茶器泡茶?
我說:用比賽茶的標準評鑑瓷杯泡茶,用比賽茶的標準程序泡茶,我不可能搞錯味道。

這位茶商無話可說、沒法子賴,雖然氣氛感覺不太好,但是他還是讓我換貨。這次換到的茶就是我試喝茶的口感。既然換到我要買的茶,也就不去追究太多。

我寧可相信他是真的無心拿錯茶給我。

2011年6月,這位茶商又來擺攤。我去試喝了,但是因為現場還有其他茶商的茶更好喝,所以我沒有買他的茶。

最近收到他來擺攤的簡訊,難得今天下午開始放晴,所以我趁出門透氣去試茶。

當然一開始先試我最喜愛的杉林溪茶,茶香淡而薄,口感略澀,茶商表示因為製茶時遇到下雨日。我忍不住猜想這茶搞不好只有2成是杉林溪茶,其他8成拼配其他茶,否則怎麼可能杉林溪獨特的山頭氣息如此淡薄呢?

看我喝完杉林溪茶後沒什麼興緻,於是他接著泡阿里山春茶。這茶更慘,我只喝了2口就放下杯子不碰,口感沒什麼味道,很難入口。

看到桌上還擺著包裝外寫著「紅玉 / 台茶18號」,忍不住想試喝,看看與別家的「紅玉 / 台茶18號」差別如何。

這位茶商非常有自信的告訴我,這批「紅玉 / 台茶18號」是表弟自己做的,發酵48小時,非常好喝,賣得非常好。

我看茶樣黑得油亮,的確是發酵工序做得很道地。只不過這茶條索薄而細小,完全不像是我先前所認知的大葉種「紅玉 / 台茶18號」,比較像是2011年9月喝到的南投小葉種金萱(台茶12號)製成的紅茶樣子。

或許是我搞錯吧?

等到試喝時,天啊!那蜜香甜得根本就不是「紅玉 / 台茶18號」,也比南投小葉種金萱紅茶還蜜香,口感比較像是花蓮的蜜香紅茶。茶湯入口時軟而甜,入喉後舌尖略帶澀感,半小時內都化不掉。

參考《》一文,茶葉改良場前輩曾教過:
  1. 台茶18號屬大葉種茶,茶湯收斂好的茶葉屬於品質較好。什麼是茶湯收斂好?就是茶湯入口後會有澀感,但是這種澀感很快會化掉轉甘甜,就是茶湯收斂高,代表發酵夠。若茶湯入口的澀感化不掉,就是品質差。若茶湯入口沒有澀感,品質較差,那是發酵不完全。

  2. 台茶12號金萱這類小葉種做的紅茶,就要以茶湯收斂性低的茶葉屬於品質好,就是入口比較沒有澀感者、口感軟滑者為佳。

我故意裝不知道地嚷著:哎啊~這茶是紅玉嗎?根本就是蜜香紅茶吧?

茶商沒想到我會這麼說,瞪大眼睛,堅稱說這真的是「紅玉 / 台茶18號」茶葉去做的,只不過不是種在日月潭,而是種在較低海拔的南投名間,所以原本大葉種的茶樹改種在較低海拔,茶葉就變小了。

是嗎?還有這種說法啊?

我知道「紅玉 / 台茶18號」具有大葉種茶的特色與口感,不曾聽聞「紅玉 / 台茶18號」是小葉種金萱的樣子與口感。

坦白說,這位茶商一直都在欺騙與販售名實不符的茶,從第一次交易就拿與現場試喝不同的茶假冒讓我帶回家,今日則用各種話術以小葉種紅茶謊稱冒充是「紅玉 / 台茶18號」。

一般社會大眾或許喝不出來,也不會知道花錢受騙,反正都是「紅茶」,至少沒錯。

但是以「小葉種台茶12號的金萱紅茶」假冒是「大葉種台茶18號的紅玉紅茶」的行為,已經觸犯刑法詐欺罪與消保法商品標示不實的法條,如果我真的卯起來報警處理,這位茶商大概很難脫罪。或許就是因為消費者的緃容,才導致台灣茶商以不實商品詐騙賣茶為「合理賺錢的王道」。

或許是我這段期間到處試喝茶而累積品茶的敏銳度,對於這位茶商的行為,感到遺憾與不恥。

註:
  • 《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商品廣告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可罰五萬到兩千五百萬元。


2012/06/19

尹宣明~雙弦紋紫砂古春壺

此壺器身高似古罐,素身,呈圓球形,腰下內收垂直至底,腰腹2條凸弦紋。蓋似笠帽,寶珠紐帶孔,氣密性良好。圓把微上揚,9孔3彎流,出水流暢。整體氣韻古雅敦厚。

尹宣明_紫砂壺

初入手時,顏色比較偏咖啡褐色,多次泡養後,好像也沒有花很多時間,顏色開始變得比較偏豬肝紅色。

要怎麼說呢?

有時候會懷疑是自己錯覺,不知從何時起,發現有些不同,特別是倒入熱水後,顏色會變得比較深沈,顏色不太一樣,隠約看到反射光。仔細端詳,又好像沒什麼變化,實在很妙。

又例如這些照片是在室外陰天光線拍攝,照片中壺的顏色看起來比較偏豬肝紅,但是把壺拿到眼前卻又是比較偏咖啡色。


我對於這把紫砂壺的流比較有意見,雖不致於太難看,但是總覺得比例差了些,外型有點像是大象嘴,令我猶豫地看了許久。後來試水,發現出水流暢有力,令人驚喜,才決定收了。


壺把略為高揚,與寶珠紐相呼應,執壺出湯,出水流暢、重心平穏、順手好使。

落款尹宣明制

初見此壺時,店主人有點驚訝我一出手就選此壺詢價。那時我也不懂紫砂壺,只覺得在眾多紫砂壺中,此壺形體氣韻古樸、有個性。後來回家翻書,才知道此壺是以曼生20式之古春壺為雛形去做衍變。

雖然說是衍變,其實也不過就是在壺腹上加了2道凸弦紋與把流改成3彎流,整個壺體幾乎與下圖古春壺圖形一樣,仍然很有古樸味。

曼生20式之古春壺

曼生壺圖形冊彙整於癸西年,即明代嘉慶18年,約西元1812年。

換句話說,我被1812年設計的紫砂壺形吸引。幾百年來,簡簡單單的點線圓仍然是那麼具有吸引力,古人的設計圖稿,跨世紀的簡單雋永之美。


2012/06/15

明隆瓷器( Minh Long I )花口瓷杯組~越南航空( Vietnam Airlines )訂製款

這組花口瓷杯組是越南航空( Vietnam Airlines )向越南的明隆瓷器( Minh Long I )訂製,包含1個有把的花口杯與1個花形托盤,可做為紅茶杯或咖啡杯。整組素白,所以可以進微波爐、洗碗機、烤箱。


我看到時,原本以為是模製,後來逐一觸摸比較,發現杯子把手彎曲角度有些不同,帶著手工製品的不規則與趣味。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杯子,不過釉色看起來很水潤啊!


整個杯組不算秀氣,呈現出:簡單。簡單的純白與簡單的花形曲線。


上面這張照片是花口杯底款,透露著杯子的出身與來歷。明隆瓷器是越南瓷器類的代表,產品暢銷於歐美各國,然而其創辦人是中國福建移民,將中國瓷器技術帶到越南打天下。


杯托也可以拿來當小點心盤。

根據磯淵猛的書上描述,茶的飲用方式是由荷蘭傳到英國。由於茶碗是中國的東西,中式茶碗沒有把手,但有托盤,於是泡茶時,會將杯托直接倒扣在杯口,悶泡茶葉。要喝茶時,再把杯中的茶湯倒一些入托盤內,舉托就口,小口小口地出聲啜飲。下圖描繪出18世紀舉杯托喝紅茶的樣子,畫中的杯子已經是附有把手的茶杯。



讀到這段內容時,這樣喝紅茶的方式,而且還要出聲啜飲,覺得很好笑。但是在當時這就是喝茶的禮儀,就是「茶道」。

不過我剛開始喝紅茶時,我也是丟個立頓黃標紅茶包到馬克杯內,然後隨便找個盤子、蓋子或書直接蓋在杯口悶泡茶葉。


托盤底部也有款。

這組花口杯就算不在空中飛,在平地生活中仍然是很實用的杯組。

2012/06/06

20120303 西施壺~中國宜興第五屆陶瓷藝術節紀念壺

耳聞某店主人有批紫砂壺,有時會拿出來賣。

這類的話,真的聽聽就好。在早期用走私等各種方法來瘋狂囤積好幾倉庫樓房紫砂壺的台灣人,是有的。

然而,在台灣或在中國,用各種方法仿製來假冒早期紫砂壺的人,更多。

例如:那間「隠在樵木山中房子」店中的紫砂壺,還分現代落款章與早期落款章。店小姐會告訴客人這些落款為「珍寶XX」印章的紫砂壺是早期的好泥料製作而成,已絕版,只剩少量幾個倉庫挖出來的,超級值得收藏。

問題是:那些價格昂貴的紫砂壺明明就有一些做工質量差等毛病,店小姐總是依照店老闆教的那套話術說:「早期廠內趕出貨,難免工藝不良,現在已經沒有那時候的優質紫砂土了,買土不買壺,現在不買,以後也買不到了。」

所以還是有許多幾乎是不用花心力血汗而是躺著賺錢的主顧客,砸錢不眨眼,就怕花大錢還搶不到所謂的早期做工不良的紫砂壺。

這些主顧客明明就是頭腦聰明厲害到不用辛苦上班賺死薪水,為什麼偏偏不會想到「印章隨人刻」這個道理?自己是老闆,印章隨我刻,隨時都可以找人在壺底蓋上「珍寶XX」印章,不是嗎?

我就曾在別的店主人那兒以十分之一的價格買到全新未使用的早期落款為「珍寶XX」印章的紫砂壺,人家店主人還有利潤可賺。看倌們想想,那些擺在專櫃賣的紫砂壺價格是否合理呢?

這位賣落款「珍寶XX」印章的紫砂壺給我的店主人表示:「那家店未設百貨公司專櫃時,都是靠各地茶行與賣壺的店家幫忙賣,價格就是這種價格。後來改走百貨專櫃通路時,不交給茶行賣了,訂價才飛漲成百倍、千倍...。」

我真的見過太多被各種話術詐騙而花大錢的壺癡。這些壺癡又以男人最多,真不知道這些男人腦袋裡裝什麼?

或許,他們的錢得來太容易了,所以不用花頭腦去錙銖必較。

所以對於三不五十就有人號稱從倉庫挖出大批紫砂壺的說法,可以聽聽、去看看,謹慎為之。

話說回來,為了長眼,我也去了幾次那家號稱挖出一批紫砂壺的店,店內賣的品項很雜,生意很好,人很多,但就是沒看到賣紫砂壺。

打聽之下,才知道要等人少時,才會拿紫砂壺出來讓大家喊價給熟客買。所以我只好經常多晃晃,看看能不能遇到機會。

某天,等到半夜,人潮總算比較少,店主人上幾把紫砂壺表示要與大家分享。店主人身邊擠著一群男人主顧客觀看研究,我只能遠遠地瞧,一眼就瞧上這把西施壺。

20120303西施壺_正面

這把西施壺像是頭上頂著髮髻且噘嘴的俏姑娘,圓潤可愛,氣密性良好,微微具有紫砂泥料的重量。

20120303西施壺_左把

壺把雖然不是倒把,但是壺身整體比例上還算勻稱、好使用。

先前,一直在找倒把西施,有的要不是已用過,有的就是容量體積過太。好不容易找到順手合意的,結果那位店主人說那壺是某工藝大師做的,開價太高,只好算了。

20120303西施壺_右把

雖然我心中早就設定了一個有點不太可能得到的底價,然而我還是很擔心那些圍在店人身旁的主顧客會搶喊價,只要有人喊價,我大概就買不成了。

知道他們喊價的情況有多可怕嗎?

某一位看似很年輕、學生樣的先生,多次都不曾見他喊價,某日一喊價就是一個手掌5個手指頭舉出來,我以為他要喊加價500元,豈知他是直接就喊加價5千元,結果他還是沒買到。

某位幾分神似李昌鈺博士的老先生則是固定時間出現,大家都知道這位壺癡,他每次至少都買10~20把壺,而且他都要壺能對上紫砂壺書中照片的才行,每次買壺金額都很可觀。明明有些壺的重量或某些部份有問題,至少我這菜鳥都能看得出來,可是這位老先生仍然不改其色花大錢買。

我曾經將此問題私下請教其他資深工作人員,他說這位先生在公家機關上班,並問我為什麼不出言勸阻這位老先生繼續花錢買假?

真不知道中華民國政府有哪個機關部門有這種肥缺,薪水多到足以這樣亂買壺?

我嘆氣道:這種壺癡聽得了別人勸嗎?斷得了這種花錢癮嗎?

基本上,這種盲目的壺癡都有精神方面的障礙,真正需要的是「醫師」。

結果,不知道是這些先生們都有類似西施壺,還是嫌它太秀麗,居然沒有人喊價!

不可置信!真的都沒有人喊價!讓我以最低的底價買到,很意外。

20120303西施壺_落款「中國宜興第五屆陶瓷藝術節紀念壺」

後來細看,壺底是落款「中國宜興第五屆陶瓷藝術節紀念壺」。據說,從1988年開始,中國宜興地區連續辦了6屆兩年一次的「陶瓷藝術節」,所以這把西施壺如果真的是「中國宜興第五屆陶瓷藝術節紀念壺」,那大概是指1996年5月6日舉辦的第5屆,但是我沒辦法確定那屆是否有紀念壺。

聽聽典故,樂趣之一。真的欣賞這把西施壺的靈巧可愛與帶來的有趣回憶。

【2012年10月19日補充】
這天應某店主人邀請至其工作室泡茶看壺,看到幾把有相同落款卻不同泥料壺型的紫砂壺,好奇一問,店主人表示這批壺是當年他們公司向中國紫砂廠廠內師傅訂製進口來台灣的,工好。也不知他說的是真或假,若真,那我真是找到壺的源頭,也算是確認了壺的來歷。

熱門文章

Auto Awesome Movie 蒙太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