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錢紅妹子治石瓢紫砂壺

剛開始看到下圖這種壺型,第一眼的感覺是「怪異」,想不懂怎麼會有人做如此怪異造型的壺來泡茶。

錢紅妹_子治石瓢_右把側正面
 

後來慢慢接觸紫砂壺,才略為看懂,發現清朝人真是太有才華了。以現代的美學眼光來看,就算是西方人也能看懂,因為它是運用幾何學中的三角型做為整體造型,所以壺身三角、壺把三角、橋型壺紐略呈三角、壺嘴與壺身的夾角呈現的角度也是三角、壺底有三顆像圍棋的圓足也是呈等邊三角而立,視學上第一眼的感覺就是好多個「三角型」。
 
據說這種瘦瓢壺型是清道光瞿應紹(1780-1850),字子治,所發展出來的,所以通稱「子治石瓢」。

錢紅妹_子治石瓢_右把側
 

標準的「子治石瓢」要呈現出「骨肉勻亭」,該呈現肉感的就要圓潤,該呈現骨感的不僅要瘦,還要瘦得有「骨感」,「骨感」得有精神。

肉感中呈現骨感,骨感中呈現肉感,整把壺顯得古樸、風骨、氣勢。

聽起來似乎很予盾、很衝突、很哲學吧?

這就是紫砂壺迷人的地方,簡簡單單的點線方圓、素身光貨,存在很多細節學問,非常耐看。只要能抓住三角型黃金比例線條結構,挑出來的壺型就不至於太離譜。

錢紅妹_子治石瓢_正面
  

這是我收的第1把子治石瓢,外型大致上都可以,只是平蓋略鬆,把的三角略小,令我猶豫一下。看在胎土還不錯,價格還算便宜,所以就收回家研究。

錢紅妹_子治石瓢_右把側2
 

回家一測試,原本擔心蓋口較鬆的問題果然出現出湯時會少量從壺口溢流出來。壺蓋不是很密實,這點頗令我感到心煩。但是後來發現將壺垂直出湯,壺蓋不會脫落,因為內部有種類似真空吸力,會吸住壺蓋,令我感到很佩服、有趣。

此外,我非常喜歡觀察水份在壺身快速蒸發的速度感,實在很過癮,所以茶湯從壺口溢流出來的問題也不大了,因為壺身茶湯一下子就蒸發了,乾爽。

每次收紫砂壺,我一定會做的實驗。不同的胎土,水份蒸發的速度也會不同,一般的陶壺就乾得很慢。

錢紅妹_子治石瓢_底部落款
 

我收壺都是看胎土與感覺,不認作者落款,這也是一位賣紫砂壺老闆給我的建議收回家才發現落款是錢紅妹,據查是早期1986年左右宜興陶瓷紫砂廠工藝師。只是不知道這壺落款是否為真?
 
錢紅妹_子治石瓢_蓋內落款
 

這把壺經過一陣子的正常泡茶程序,也沒有很久,壺身泥色益發顯得沈穏。一段時間都泡同一種茶,清洗後自然風乾,這時聞壺內是沒有味道,但是過一陣子取出此壺,開蓋就是撲鼻的茶香,吸進胎土的茶香會回吐彌漫整個壺內,令我嘖嘖稱奇。難怪都說紫砂壺會吸味,「一壺不侍二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6年5月11日】匿名留言,一律不回應。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與誰說話。

熱門文章

Auto Awesome Movie 蒙太奇影片